北京工商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自200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9年开始与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悉尼科技大学等6所国际知名学校开展“2+2”、“3+1”合作办学;2011年获首批“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3年开始与金融工程专业进行跨学院专业共建,培养面向金融领域的卓越软件人才;2016年获批“食品安全大数据技术北京重点实验室”;2017年获批共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2020年获批“双万计划”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024年获批“商业数据安全防护与智能治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本专业面向信息技术行业和首都经济发展需求,基于“新工科”教育理念,围绕“软件工程+行业应用”,培养具备“软件+金融+智能”的工商一体化创新型工程能力的人才。毕业生能够在金融、大数据、智能系统等领域从事软件项目的设计、实现、测试与管理,以及数据分析与处理等工作、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
(1)与经济学院金融工程专业共建,共同开设金融类和数据类课程,其中金融类课程由金融工程专业教师讲授,凸显金融领域特色;
(2)以培养“面向金融领域的卓越软件工程师”为目标,注重实践环节培养,设立“课程实验+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四级实践教学体系,建立课外集训队、学科竞赛、企业实训、大学生创业创新实践等项目;
(3)注重国际化人才培养,与30个国家和地区的65所高校开展合作项目。近年来参加2+2及3+1或短期派出留学生达30多人次;
(4)毕业生在进入金融类企业或事业单位从事金融软件相关工作方向具有优势。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7人、讲师5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此外,本专业还聘请国内外著名软件企业及金融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作为校外导师。
近年来,依托4个北京市平台和1个国家级平台,本专业教师团队主持各类科研项目8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20余项,发表论文200篇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北京市精品教材1部,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进步奖1项,专业建设类奖项1项,开展北京市级教改项目1项。
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离散数学、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软件需求工程、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软件项目管理与IT创业等。同时开设金融工程软件与应用、金融数据挖掘与商务智能、企业级软件系统开发等专业特色课程。
依托软件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建实验室和实习实践教学基地;与中关村软件园、用友软件、东软、中科软、中软国际等知名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和校内实训项目;与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联合建设“金融软件开发与性能测试人才培养基地”。
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学术大赛、科研训练和科技创新类项目,近1/2的学生参加过各类学科竞赛,学科竞赛获奖率超过30%。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人次,承担国家级、北京市级大创项目以及实培项目数十项。
本专业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很好地满足了国家和北京市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需求,毕业生去向符合本专业“新工科”教育理念和以“金融领域软件工程”为特色的人才培养定位,能够胜任软件工程师、系统架构设计师、系统分析师和软件测试工程师等工作。
本专业与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建立“2+2”与“3+1”等联合办学模式,毕业生可直接在国内外攻读硕士学位或保送本校继续攻读硕士学位。近5年升学比例保持在30%以上,升学学校包括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
已毕业学生的就业单位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北京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东软集团、信息产业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等。很多毕业生经过三到五年的锻炼,已经成长为单位的专家工程师或技术主管。近五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
表 1 近年来软件工程毕业生升学情况 表 2 近年来软件工程毕业生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