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教育部新工科建设专业之一,是多学科交叉融合性专业。北京工商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在原机械工程专业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机械工程专业是北京工商大学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专业之一,前身为北京轻工业学院轻工机械专业,于1958年开始招生,2022年入选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于2021年获得批准进行招生,在学校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专业建设和发展速度得到了很大提升,在行业内逐渐拥有了广泛的影响力,在2024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位列B+。专业在我校机械工程专业基础上深化智能装备科学与工程学科特色,突出控制、 信息、仪器、机械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掌握智能装备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智能装备与工业机器人相关系统设计、开发、制造、运行及维护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与修养,遵守法律法规,具有社会和环境意识,掌握必备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智能制造工程领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智能制造工程领域内工程问题能力,能够在团队中有效发挥作用,综合素质良好,能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的终身学习途径拓展自己的能力,了解和紧跟学科专业发展,胜任智能装备系统研究、设计开发、部署与应用等工作,成为智能装备环境感知、智能装备建模与规划、智能装备控制、智能装备软件系统、人机交互等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依托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借助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着力于制造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可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和装备的数字化程度。该专业是“中国制造2025”计划重点发展的专业,就业人才缺口较大,就业前景良好。学生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主赛道特等奖两项,在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国家级金奖和国家级银奖各一项,是我校首次荣获该项赛事金奖。
本专业设有专任教师42名,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7,讲师7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分别来自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教学团队承担并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纵向项目30余项,企业项目50余项。先后获得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等。
1、基础知识类:
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力学、
材料力学、工程材料、
电工电子学、现代工程
制图
2、专业核心知识类:
专业导论:智能制造导论
设计类:机械原理、机械设计
制造类:机械制造基础、智能制造系统、智能制造管理
自动化类:自动控制基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机电传动与控制
3、专业方向类:机械结构智能优化设计、智能装备建模与仿真、机器视觉、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智能制造机器人、智能微纳制造等。
本专业拥有3D金属打印机、台式扫描电子显微镜、高精度测力系统、X射线应力测定仪、3D扫描仪等先进实验设备,仪器设备总值达8360余万元,实验室面积约3000平方米。另外,与北京机电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汽福田等建立了产学研校企合作基地,服务于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近年来毕业生就业质量高、社会满意度好,就业单位多为国内知名企业和行业龙头,如中国机械工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航天长征火箭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以及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就业区域以北京为主,其它就业区域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和地区。
本专业近年来有多名学生考取或保送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以及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利物浦大学等国外知名大学。